行业资讯

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设计方案

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装修设计方案需兼顾功能性、实用性、安全性和人性化,同时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卫生规范(如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》《医疗机构基本标准》等)。

以下从空间规划、装修要点、材料选择、特殊区域设计等方面提供详细方案:
 
一、空间规划与功能分区
1. 总体布局原则
分区明确:医疗区、公共卫生区、行政后勤区相对独立,避免交叉感染。
 
动线合理:患者、医护人员、物资运输通道分开,减少交叉。
 
无障碍设计:满足老年人、残疾人、孕妇等特殊群体需求(如坡道、扶手、盲道)。
 
2. 主要功能区域
区域 包含功能室
诊疗区 全科诊室、中医诊室、治疗室、处置室、抢救室等
公共卫生区 预防接种室(含登记、接种、留观)、儿童保健室、妇女保健室、健康教育室等
医技区 检验室、B超室、心电图室、药房(含发药窗口)
康复区 康复训练室、理疗室(中医推拿、针灸等)
辅助区 候诊大厅、护士站、医疗废物暂存间、消毒供应室、卫生间等
二、装修设计要点
1. 通用要求
色彩搭配:以浅色(米白、浅蓝、浅绿)为主,营造温馨、洁净的氛围;儿科区域可增加柔和色彩(如淡黄、浅粉)。
 
照明:诊室采用高显色LED灯(避免阴影);候诊区用柔光照明;应急照明需符合规范。
 
通风:自然通风+机械排风系统(尤其治疗室、检验室),空气质量符合《医疗机构环境卫生标准》。
 
2. 重点区域设计
候诊大厅:
 
设置分诊台、电子叫号屏、健康教育宣传栏。
 
座椅间距≥1.2米,配备无障碍座位。
 
诊室:
 
单间面积≥10㎡,隔音处理(如轻钢龙骨隔墙+吸音材料)。
 
诊桌、检查床分区布置,预留电脑、打印机位置。
 
预防接种室:
 
分设登记、接种、留观三区,留观区配备儿童娱乐设施。
 
接种台墙面采用易清洁的抗菌材料(如医疗级PVC板)。
 
中医康复区:
 
墙面可加入传统文化元素(如中医药材图案)。
 
配备独立熏蒸排风系统,避免气味扩散。
 
3. 特殊需求设计
感染控制:
 
治疗室、处置室墙面、地面用无缝抗菌材料(如环氧树脂地坪)。
 
医疗废物暂存间设专用通道,远离患者活动区。
 
隐私保护:
 
诊室门安装磨砂玻璃或窗帘;B超室、妇科检查室设独立更衣区。
 
无障碍细节:
 
走廊宽度≥1.8米,卫生间设扶手和紧急呼叫按钮。
 
三、材料选择标准
区域 推荐材料 禁忌
地面 诊室/走廊:PVC地胶(防滑、抗菌)
候诊区:瓷砖(防污、耐磨) 地毯(易积尘)、抛光大理石(易滑)
墙面 乳胶漆(抗菌型)
治疗区:医疗级抗菌板(如铝塑板) 普通壁纸(不易清洁)
天花板 诊室:铝扣板(防潮)
大厅:矿棉板(吸音) 复杂造型(积灰)
门窗 诊室门宽≥1.1米(轮椅通行)
窗户采用双层玻璃(隔音) 窄门(<0.9米)、百叶窗(难清洁)
四、智能化与节能设计
智能化:
 
配备电子叫号系统、自助挂号机、健康查询终端。
 
诊室安装医生工作站(对接电子病历系统)。
 
节能环保:
 
采用LED照明、节水器具;优先自然采光。
 
垃圾分类收集(医疗废物专用容器)。
 
五、注意事项
合规性:
 
装修后需通过消防、环保、卫健部门验收。
 
医疗气体(如氧气)、电气线路需符合《医疗机构电气设计规范》。
 
灵活性:
 
预留未来扩展空间(如可拆卸隔断墙)。
 
成本控制:
 
优先选用性价比高的耐用材料,避免过度装饰。